問題分類 | 具體問題 | 相關法律依據(jù) | 法定途徑 |
1.審計業(yè)務 | 1.1 被審計單位不服審計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款?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依照審計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和本條例第十五條規(guī)定進行審計監(jiān)督作出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自審計決定送達之日起60日內,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3.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等。 |
政府裁決 |
1.2 被審計單位不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三條第一款? 除本條例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可以提請裁決的審計決定外,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其他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3.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 |
行政復議 行政訴訟 |
|
1.3 被審計領導干部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有異議。 | 1.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第三十七條? 被審計領導干部對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機關出具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審計報告之日起30日內向同級審計委員會辦公室申訴。審計委員會辦公室應當組成復查工作小組,并要求原審計組人員等回避,自收到申訴之日起9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報審計委員會批準后作出復查決定。復查決定為最終決定。 2.地方審計機關主要領導干部對上一級審計機關出具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審計報告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審計機關申訴。上一級審計機關應當組成復查工作小組,并要求原審計組人員等回避,自收到申訴之日起90日內作出復查決定。復查決定為最終決定。3.法規(guī)依據(jù)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等。 |
申訴 | |
2.人事勞動 | 2.1 審計機關公務員、事業(yè)單位人員對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不服。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五條? 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guī)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一)處分;(二)辭退或者取消錄用;(三)降職;(四)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五)免職;(六)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準;(七)不按照規(guī)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保險待遇;(八)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2.事業(yè)單位人員向原處理黨委申請復核或者直接向同級事業(yè)黨委人事綜合部門或者主管部門申訴;各級黨委管理的事業(yè)黨委領導人員的申訴,依照干部人事管理權限,按照有關規(guī)定辦理。?????????????????????????????????????????????????????????????????????????3.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共中央組織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f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申訴規(guī)定〉的通知》《公務員錄用考試違紀違規(guī)行為處理辦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公務員考核規(guī)定》《公務員錄用規(guī)定》《公務員辭退規(guī)定》等。 | 復核 申訴 |
2.2 審計機關公務員認為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八條? 公務員認為機關及其領導人員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級機關或者監(jiān)察機關提出控告。受理控告的機關應當按照規(guī)定及時處理。2.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 | 控告 | |
2.3 審計系統(tǒng)的單位與聘用工作人員之間發(fā)生人事勞動爭議。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一百零五條 聘任制公務員與所在機關之間因履行聘任合同發(fā)生爭議的,可以自爭議發(fā)生之日起六十日內申請仲裁。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根據(jù)需要設立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公務員主管部門的代表、聘用機關的代表、聘任制公務員的代表以及法律專家組成。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裁決生效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zhí)行。 2.《事業(yè)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 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與所在單位發(fā)生人事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有關規(guī)定處理。第三十八條? 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對涉及本人的考核結果、處分決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申請復核、提出申訴。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fā)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fā)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fā)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fā)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fā)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y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fā)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勞動爭議。第五條? 發(fā)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xié)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4.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共中央組織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f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申訴規(guī)定〉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事業(yè)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 |
調解 仲裁 訴訟 復核 申訴 |
|
3.揭發(fā)控告 | 3.1 依法應當接受審計機關審計監(jiān)督的單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依法應當接受審計機關審計監(jiān)督的單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向審計機關舉報。審計機關接到舉報,應當依法及時處理。2.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等 | 舉報 |
3.2 審計機關的黨組織、黨員及其工作人員違紀違法行為 | 1.《紀檢監(jiān)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guī)則》第四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以下行為,有權向紀檢監(jiān)察機關提出檢舉控告:(一)黨組織、黨員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黨的紀律行為;(二)監(jiān)察對象不依法履職,違反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yè)以及道德操守等規(guī)定,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shù)嚷殑者`法、職務犯罪行為;(三)其他依照規(guī)定應當由紀檢監(jiān)察機關處理的違紀違法行為。?????????????????????????????????????????????????????????????????????????2.法規(guī)依據(jù)《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紀檢監(jiān)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guī)則》等。 | 檢舉控告 | |
4.信息公開 | 4.1 擬獲取審計機關相關政府信息。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七條 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外以自己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含本條例第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2.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 | 申請 |
4.2 認為審計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 | 1.申請信息公開的,根據(j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4條規(guī)定,應向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信息公開工作機構提出。?????????????????????????????????????????????????????????????????????????2.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根據(j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3條第1款規(guī)定,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jiān)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3.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根據(j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3條第2款規(guī)定,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4.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 | 申請 舉報 行政復議? 行政訴訟 |
|
4.3 認為審計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中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五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投訴、舉報,也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2.法規(guī)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 | 投訴舉報 行政復議 行政訴訟 |
|
5.信訪投訴請求 | 對審計機關及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投訴請求或者不服審計機關及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且不屬于應當通過行政程序或者應當通過法定途徑解決的事項。 | 1.《信訪工作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采用信息網絡、書信、電話、傳真、走訪等形式,向各級機關、單位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有關機關、單位應當依規(guī)依法處理。第二十三條第一款 黨委和政府信訪部門以外的其他機關、單位收到信訪人直接提出的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對屬于本機關、單位職權范圍的,應當告知信訪人接收情況以及處理途徑和程序;對屬于本系統(tǒng)下級機關、單位職權范圍的,應當轉送、交辦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并告知信訪人轉送、交辦去向;對不屬于本機關、單位或者本系統(tǒng)職權范圍的,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提出。?????????????????????????????????????????????????????????????????????????2.法規(guī)依據(jù)《信訪工作條例》等。 ???? |
信訪 |
附件下載>>
相關鏈接>>
區(qū)縣網站 部門政府網頁 其他